教无涯,研无止,为了进一步推进化学的教研活动,规范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月25日在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举行了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养计划。扬州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娄金海、副教授吕琳、副教授景崤壁全程参加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听课、评课两个环节。
第一节课是由南京金陵中学袁梦玥老师开展的微项目教学“探秘空间站中氧气的来源”,本节课从能量转化,定量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复习回顾了工业上制氧、实验室制氧、生活和农业上制氧的不同方法和原理,注重知识的宽度,思维的广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探讨了不同领域的氧气的制备,落实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体会元素守恒和变化观念。课堂上袁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氛围活跃。课堂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展示了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展现了青年教师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的风采。
第二节课由我校张晨老师开展,以“汽车燃料的选择”为课题,上课时配合资料,整个教学环节完整、流畅,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化学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张老师从能量变化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化学课堂中向学生介绍了“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管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张老师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充分展示了她的基本功。在整个课堂中渗透着探究的氛围。整节课以汽车燃料的选择为主线,体现了化学知识源于科学事实,将物质的燃烧讲解透彻,体现出化学学习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张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非常用心,从不同燃料的热值,到燃料的环保,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及训练,学生跟着张老师的思路,能更好地加深印象。张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难为易,让学生有趣自主探究。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展示了他们的活力,又增进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达到了教师间“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推动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